原标题:刘安祺:兰封会战紧急驰援 军校教诲峄县青年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峄县韩庄人刘安祺,早在1937年10月就晋升为陆军第八军六十一师少将副师长,并代理师长之职。淞沪战役爆发后,刘安祺率部参加,在江湾、庙行以东前线浴血奋战,其所在的二六一旅担任左翼攻击队。战斗展开之后,敌我双方搏斗冲击,昼夜不停,炮火连天,尸横遍野,刘安祺坚持沪西抗战一月之久,直至11月9日才奉命撤退,后在浙西沿富春江两岸进行游击。
1938年1月22日,刘安祺调任第四十师副师长,时值日军最著名的矶谷师团和板垣师团正沿平汉铁路南下,先攻下保定,后渡过黄河,据台儿庄大战开始仅仅不到两个月,于是刘安祺又紧急领命,驰援河南战场范汉杰、黄杰二将军于开封、杞县一代,参加了著名的兰封会战。兰封会战结束以后,刘安祺应胡宗南之邀,赴陕任34集团军78师师长,兼西安第七分校第二总队总队长。也正是此时,一大批枣庄籍热血青年,一路坎坷,奔赴西安,考入了黄埔军校七分校。
![]() 陆军总司令时期的刘安祺 黄埔十五期学生蒋树柏(枣庄市市中区齐村人)在《黄埔军校女生队》写道:1937年底,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大批流亡学生集中在徐州中山堂一带。日本侵略军从南北两路夹攻徐州,南线日军已攻占滁州,与我军激战于淮河两岸;北线日军进至邹县两下店,我川军英勇健儿正浴血迎击。炮声隆隆,依稀可闻。徐州是陇海、津浦两铁路的交叉点,又是大会战的指挥中枢,坐阵指挥的就是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那是充满血与火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接受生死存亡考验的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海陆空军全力扑向中国,发出三个月灭亡我国的狂妄口号。日本飞机每天轮流轰炸徐州,房倒屋塌、血肉横飞的惨案随时可见,可是同胞们没有悲观失望,更激发了昂扬的斗志,嘹亮、悲壮的歌声此起彼伏,街头照样演出抗日戏剧,男女学生们是抗战宣传的主力军。
后来听说中央军校要招收十五期新生,去大西北学习,大家踊跃报名。女学生们也要报名参加,负责招考的刘钊铭少校拒绝女生报名。说:军校不招女生。她们群起抗争,说:抗日不分男女老幼,为什么不许我们参加?北伐战争时期,军校就有女生队,为打倒军阀立了功,有位女同学拿出女作家谢冰莹的《一个女兵的日记》来作证明。刘少校无言可对,只好答应了她们的要求。
三千多名学生分两列车,由徐州西去。二千多里路,因受日本空军袭击,走走停停竟费了十来天,才到达陕西省的虢镇车站。下车步行四十里到达古城凤翔。我们男生住风翔师范学校,女生住文庙。休息三天后,进行入学考试和严格地体格检查,录取1800名,落选的一千多名编为练习营开拔走了,女生们竟全数考取,编入特科大队(炮、工、通、女)女生队。有枣庄市的八名女生,记得有峄城的周传英。
![]() 黄埔军校时期的刘安祺 最有意思的给女子区队配的区队长,被大家称为“三子(麻子、矮子、黑子)队长”,蒋树柏说,三个区队长一个麻脸,一个矮子,另一个面黑如铁。猜测是一项预防性的配置,怕派年轻英俊的军官任职,有不良后果。
蒋树柏他们在军校都得到了刘安祺将军的当面教诲,他在另一篇文章《回忆刘安祺总队长》一文中提到,“1937年I 2月,日军进攻邹县两下店,战火临近枣庄。学校停课,学生流亡。我和一些同学飘泊徐州,寻求出路。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得知国民党革命军第1 7军团招收青年学生的消息,我和枣庄的李汉英、任子安、戴秉均,峄城的刘秉铨、翟长庆、周长英几个男女同学怀着抗日救国之心情报名参加了学生队。”
据笔者了解,在台儿庄战役期间,枣庄有一大批青年学生热血沸腾,立志报国,纷纷跑到大后方,考入了黄埔军校,如十五期的李鉴恩(炮兵独立营营长)、李中贤(陆军少将)、陈凤藻(独立营营长),十六期的吴本生(副团长)、田培材(警察局长)、华少屿(团长)等等,他们在千里之外的黄埔军校,聆听到刘安祺将军非常亲切的家乡方言,毕业后都奔赴了抗日前线,为伟大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