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张峰,系台儿庄区张山子镇黄丘山套谢庄小学音乐教师。曾在2014年4月份“台儿庄好人”栏目做过相关报道。现今张峰老师因工作扎实,能力突出,责任心强,2014年8月,被枣庄市选派赴新疆英吉沙县支教。在遥远的新疆他用音乐播撒着爱心种子。
![]() 在济南召开的援疆教师欢送会上,省教育厅领导郑重地提出“有为而去,有为而归”的工作要求,这也是对援疆教师的期盼和祝愿。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张峰告别父母、妻子和孩子。来到万里之外的祖国边疆-----英吉沙县。由于环境和时差一时没有适应,张峰的双手开始蜕皮,失眠更是最大的头疼之事,但是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就开学了。张峰被分配到英吉沙县实验二小,任二年级一个班、三、四、五年级四个级部的音乐课教学工作。每天四节课,嗓子实在有些吃不消,声音开始嘶哑。张峰就利用吉他进行音乐兴趣培养,很快,维族孩子们就迷上了音乐,并和张峰成为“亲密伙伴”。
英吉沙县国庆节红歌大合唱期间,张峰担当教师的大合唱排练工作,并领唱《相约英吉沙》。在红歌演唱比赛上,实验二小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相约英吉沙》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校获得了3000元的奖励。张峰又从四五年级的学生中抽取55名学生成立了学校“小白鸽合唱团”,在亚科浦江老师的帮助下,把没有开封的电子琴及电子琴架等安装了整整一个星期,成立了“电子琴社团”、“吉他社团”以及“竖笛社团”。二小是新搬迁过来的,所有的乐器都散乱地堆在一起,张峰把它们分类摆好,几天后音乐器材室开始变得井井有条。音乐教学离不开艺术氛围的渲染,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张峰开始对音乐教室、音乐走廊、音乐器材室进行文化设计。为了设计出优秀的方案,张峰加班了几个夜晚,最终把这项工作做到受到自治区和教育局领导的肯定。
![]() 英吉沙县的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完全超出了张峰之前的想象。在征得学校领导答复后,张峰进行了二小校歌的创作,为了找到新疆音乐的素材,张峰在网上听、在网上看、同维族教师谈他们的音乐,听他们的故事,跳他们的《萨满舞蹈》。终于创作出带有新疆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的校歌——《美丽的英吉沙二小》,弥补了校园文化的一项空缺。援疆教师要讲一节公开课,张峰第一节讲完后,学校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学校的安排下,教育局的领导非要再听一次他的课。接着是城关乡的全体音乐教师和各校校长都来听张峰的音乐课,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音乐课上,每当看到孩子们认真的眼神,听到他们优美的声音时,张峰总能感受到他们血液里流淌着能歌善舞的因素。这是一个音乐的民族,自己虽累但快乐着。
英吉沙县实验二小大多数的学生离家较远,有700多名学生中午在学校就餐,加上教师,很大的餐厅每到中午都被挤得水泄不通。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非常差,饭前从不洗手,饭后,餐具只是简单用水冲洗,极不卫生。发了工资后,张峰冒着大雪在小巴扎购买了1000多元的清洁剂、毛巾和肥皂等,全部发给了学生。作为教师,张峰不仅要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还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学校领导给予张峰很高的评价,张峰的事迹由英吉沙县县委组织部及时反馈到山东省的教育主管部门。2015年1月,台儿庄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迟本用、副区长张德琦以及教育局局长樊兴举,不远万里,冒着严寒来看望张峰。当听到领导诚挚的问候,张峰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终于看到家乡的亲人,还尝到了很久没有吃到的煎饼,这种感情真的无法言表。临别的时候,张峰握住领导的手,千言万语不知说什么,只是说请领导放心,自己一定会好好工作,不给家乡人丢脸。
“有为而去尽忠心,无为不归古城西。”这是张峰去新疆之前暗暗发下的誓言。援疆是教师人生中一件无尚光荣的事情,“有为而去,有为而归。”张峰不会辜负山东省教育厅领导和家乡亲人的嘱托,一定会胜利完成援疆工作。在新疆工作期间,张峰创作了一首小诗:“万里相隔共寒月,千份叮咛一事托;百日两地叹世事,十事九成愚公者。”这正是张峰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