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委新闻综合门户网站                             ->点击进入台儿庄区委机关报《台儿庄周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女兵作家”谢冰莹与台儿庄(时培京整理)

时间:2014-07-21 09:59来源:bet365电脑网站 台儿庄周讯  作者:时培京 点击:

       

 

     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曾有四期招收女学员: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的黄埔武汉分校,1938年抗战时期的黄埔第七分校,1939年黄埔第三分校,1940年黄埔成都本校,毕业总数约为800人。其中1926年的黄埔军校(第五期)武汉分校即武汉军事政治学院招收的女学员是18至20岁的中学生。

 

     1927年2月入学,共200人。编成1个大队,3个中队。在这一期的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武一文著名人物。武有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抗日英烈赵一曼。文有知名于海内外的“女兵作家”谢冰莹,“为了想受点军事及政治的训练,将来好实际参加革命”“投笔从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

 

     1927年,参加了北伐革命,被誉为“中国第一女兵”。在北伐军旅中,写下了《从军日记》,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成为北伐战争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录。冰莹的日记和散记朴实无华,是未经雕琢的最自然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那个伟大时代里青年的爱国牺牲精神和当时人民苦难以及拥护革命的热情。

 

    林语堂曾评价说道,“我们读到这些文章时,只看见一位年轻女子,身穿军装,足着草鞋,在晨光熹微的沙场上,拿一支自来水笔,靠着膝上振臂直书,不暇改窜,戎马倥偬,束装待发的情景;或是听见在洞庭湖上,笑声与河流相和应,在远地军歌及近旁鼾睡声中,一位蓬头垢面的女兵,手不停笔,锋发韵流地写叙她的感触。”  

 

     《从军日记》一经发表,立刻在海内外文坛引起巨大反响。林语堂除把它译成英文,在《中央日报》英文版上连载以外,又把谢冰莹所有的日记、散记译成英文,交商务印书馆结集出版,书名《A Girl Solider’s  Dairly and War Jime Essays》。汪德耀把《从军日记》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大文豪罗曼·罗兰读到后,特别致函谢冰莹表示祝贺。谢冰莹一时成为中国广大读者和世界文坛所注目的人物。

 

       谢冰莹(1906-2000),原名谢呜冈,字凤宝,又名谢彬。湖南新化人。l926年考取武汉军事政治学院,次年随军北伐。在军旅生涯中,写下了许多战地随笔、散文。1936年出版了《一个女兵的自传》,由此成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开拓者之一。抗战爆发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1938年4月谢冰莹随军进入台儿庄。1938年夏,李宗仁将军为她的《新从军日记》题辞,由汉口天马书店出版。

 

      1945年抗战胜利后,写作《女兵自传》中卷,并以《女兵十年》为书名出版,林语堂的两位女儿还将它译成英文,由林语堂亲自校正并作序,在美国的John Day公司出版,译名为《Girl Rebel》。1981年初,谢冰莹时已73岁高龄,将《新从军日记》、《第五战区巡礼》和第三次上前线的日记,合辑为《抗战日记》,并附录了两篇战区演讲。“用将士们牺牲生命的宝贵资料写的日记……让五六十岁以下的中青年朋友,了解当年的重要历史之一,也算我替国家尽了一点微薄的责任。”谢冰莹被海内外华人誉为“女兵作家”。《台儿庄巡礼》为其散文代表作之一。

 

 

 

      1938年4月23日夜谢冰莹随军进入台儿庄采访,仅一天时间,于24日夜就写出长篇通讯《踏进了伟大的战场——台儿庄》,书写了抗战军民浴血奋战的场景,讴歌抗敌军人英雄气概。台儿庄大捷中那堆积如山的战利品,使她兴高采烈。这时期她写了许多报告文学,后来在广西出版了一本《五战区巡礼》(日记和报道集成的报告集),基本上包括了作者在抗战前期的作品,也有精彩篇章在战乱中遗失了。这部作品记录了作者在长沙组成“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自长沙出发,随部队转战……山东济南、台儿庄……奔走千里的战场实录,作者深入部队、医院、前线阵地,与战士和难民同甘共苦,目睹了士兵的英勇作战,沦陷区人民遭摧残的悲惨状况,写下了前线后方为救亡共同的努力,不仅是优秀的报告文学,也可当作某些战史来读。这部作品具有报道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台儿庄大战和台儿庄大捷的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当时抗日军民的士气,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冰莹的作品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士气。(1)报道台儿庄大捷及对抗战的深远影响。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李宗仁将军所部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侵略者激战半月,歼敌两万以上,获得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谢冰莹写道:“台儿庄的每一寸土,都滴下了我们英勇将士的血,每一寸土,都是他们用性命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夺回来的”。血与火的洗礼,使台儿庄这一繁荣富庶的运河古镇成了一片废墟,留下的只是“满目凄凉而又悲壮的印象”,以及“将与日月同辉、与民族永存”的“伟大光荣的战史”……

 

      谢冰莹作为一名疾病缠身的女记者,竟能深入火线,用笔记下了中国抗战的一页重要战史功不可没。在继后三天时间,她又写出了《津浦线上的血痕》、《会见池峰城师长》对台儿庄战役作了连续报道。由于历史的局限,冰莹不可能了解抗敌战场的全面形势,但从池峰城师长的谈话,总结台儿庄胜利的原因时,指出“友军从临沂方面牵制了敌人,使他们不能倾全力来猛攻台儿庄”。提到了八路军发动的临沂歼灭战帮助了台儿庄国民党守军,在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反映国共合作抗战的一笔。

 

     (2)展现抗敌士兵们忠勇爱国,不怕牺牲的顽强决心。冰莹在战场救护所里,亲耳听到许多战地景况,如《血的故事》、《血战三日记》、《肚子打穿了的伤兵》,报道我军排长胡玉政在手枪打不响的时候,拿起一把铁锹杀死了日军排长;一个传令兵用机枪扫死30多个敌人,鼓励弟兄们一气消灭了百多敌人,打退敌人的冲锋。一次×师与敌军激战三昼夜,敌军凭借武器优势,用大炮、飞机、坦克猛攻,我军经三天激战,前仆后继,战士被炮火掀起的土掩埋,从土堆中站起来,满面乌黑的冲向敌人,把敌人吓得后退;有的连排长左手被打断,右手举着手枪指挥作战。战士们说:“死得只剩一个人,也不许后退,死定了,就算尽了我们守卫国土的最后责任。”

 

      全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不分前线后方,不分男女老幼,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冰莹以其特殊的笔记下了许多难得的历史资料。(1)反映了爱国志士,同心抗敌、支援前线的高风亮节。由于冰莹特殊的社会关系,她同辛亥革命前辈、文化界民主人士多有交往。在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开赴江苏前线期间,为募捐支援前线的药品、棉衣等物资,多次进出上海、南京,会见了何香凝、柳亚子等国民党元老,及当时文化新闻界知名民主人士胡愈之、范长江,沈兹九、田汉、胡兰畦、叶浅予等,记下了他们支援抗战的故事。如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女士已是高龄,仍抱病主持上海“妇女慰劳会”工作,计划安排、分配工作、发号施令均事必躬亲。见到冰莹,十分兴奋,当即赋诗《赠谢冰莹女士》:“征衣穿上到军中,巾帼英雄武士风;锦绣江山遭惨祸,深闺娘子去从军。”

 

与之相反的是国民党某些地方政府、贪官污吏在国难当头的丑陋作为。冰莹目睹嘉定××部执委会官员狼狈逃跑,“重要的文件,(有许多上在写着“秘密”两字)印章私人的名片……”,通过一个60多岁的老人的口骂道:“该死的贪官污吏,平日知道剥削老百姓,刮地皮,抽捐税,到了这时,连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冰莹秉笔直书,在国难面前,爱国志士和贪官污吏真是泾渭分明。

 

     

    (2)记录日军残暴罪行,教育后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冰莹在抗战的前阶段,辗转前线数千里,目睹被敌人攻占的地区,人民遭受沉重苦难,身陷水深火热的惨景。在苏州城,她看到“被机关枪扫射死了的士兵,老百姓,横一个直一个地躺在血泊里,有的正在流血,有的虽然死了,眼睛却睁得很大。”敌机还在继续轰炸,到处是呼救声,“浓黑的青烟直冒上天,鲜红的火焰,烧得劈劈拍拍作响,你找不出那悲惨的声音发自何处。”她沉痛地写道:“苏州,美丽的天堂啊,如今完全成了地狱,成了瓦砾,成了一片焦土,成了一座埋葬忠骨的大坟穴。”作者还通过缴获的敌酋日记,写下了日军的暴行。日军中校军官恒冈少佐的日记充分暴露敌人的无耻和残暴。他写道:“昭和十九年九月十六日,黄昏时候,在一堆稻草上,发现一个大约两三岁幼童的尸体,被砍成两边(段)。”冰莹以亲自的观察,写下了这卒不忍读的国耻历史。   

 

     (3)正面战场的热情书写和战局报道的缺失。在记录历史的层面上,作者随前线部队采访,对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报道较为充分,如济宁之战、徐州战役、台儿庄大战等津浦线上,对我军将士、军民英勇抗敌都作了有声有色的报道,对当时国民党抗日将领李宗仁、李品仙、池峰城作了充分的采访。尤其《津浦线上的血痕》,对敌我双方攻防战术、武器配备,对我军指挥、调度,敌军伤亡情况,叙述得井井有条,具体生动,历历可见,可作为一页军队战史来读。很难想像这是出自一位抱病上阵的女记者之手。但限于作者身在前线,对国民党高层决策,如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战略,缺少了解。虽然作者三个月随部队从嘉定、扬州一直退到湖北宜昌,河南南阳,而对国民政府指挥无能,畏敌怯战,以至兵败溃逃的记载和报导不足,作为史料来看,使人只看到下级军官、士兵的浴血杀敌的一面。但处于抗战初期,宣传报道应以鼓励全民斗志为主题,因此,我们也不必苛责。

 

          冰莹的抗战通讯,是中国报告文学初始期的珍品,在文学写作上有自己的创造和个人风格,为后来的报告文学作了开拓性贡献。(1)将文学笔法注入新闻通讯,具有简洁、生动、明快的风格。冰莹的战地报道并非刻意在写作报告文学,但她的笔调带上了文学色彩,简洁的导语也含着文学韵味。 “六十师刚接火两天,就到了七百伤兵,天井里,阶檐下,过道……什么地方都躺满了!”冰莹把文学语言注入新闻写作,处处呈现着散文笔调,这和后来穆青总结的“散文式新闻”是一致的,冰莹用自己简洁、明快、生动的风格为报道文学开辟了新径。

 

       (2)现场描写和人物对话有机配合,使读者具有身历其境的现场感。作为通讯报告,除了报道重要的事实和数据,还必须有一定的现场描述,以视觉冲击读者的某种情绪,起到更大的感化和宣传作用。冰莹在报道苏州被日军轰炸时,首先就是“目击”者的视象开始:“清早从观前街走过,高大的洋楼,还是那么整齐地排列在马路的两边,虽然店门都紧闭着了;但来往的士兵,逃难的老百姓,还是那么络绎不绝地走着”。“谁知仅仅相隔两个小时,当我从原路归来时,观前街,护龙街已经炸得一塌糊涂了,什么国华银行,金城银行,交通书局,炸得只剩半块招牌,几个残缺不全的字迹,其余大小店铺,尽成了一片瓦砾。”把日军的疯狂残暴,给苏州城造成的灾难,写得历历呈现眼前。冰莹的战地报告文学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用人物对话表现我军民抗战的意志和决心。这些现场对话鲜活的语言至今仍震撼人心,当她给一个伤兵换药时,鲜血仍在外涌。她同情地说:我想你给家人写封信吧!战士回答说:“还是不告诉她吧,免得她又急得要命,其实在我们受伤军人,实在太平常了,有什么关系呢!右手虽然打断了,我还有左手呀!”一个爱国勇士的赤胆忠心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3)特有的女性视角和伤感情怀,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而报告文学的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评判角色,常常在是非对错之间表现自己的态度,加入作者的情绪表达。所以报告文学者可以有感而发,可以议论臧否,可以评判是非。冰心的报告文学往往从女性视角的独特感受介入,使这一特色显得特别鲜明。作者在等待往前线的命令时,战地月夜,“半弯明月,像水晶似的徘徊在蔚蓝的云里,我独个儿跑去田园间散步,一种凄清寂寞的感觉袭上心头,夜是太静了,月是太美了,要是没有敌机的轰炸,没有大炮的响声,该有多少诗意”。战地黄昏,“突然想起南方,想起了我那在青山绿水的故乡,和在暮霭笼罩下我母亲的孤坟。母亲啊,为了倭寇还没有消灭,使我有家不愿归,宁愿到处漂流,到处受苦。……”女性视角的伤感情怀溢于字里行间。但作者的抒情议论决不限于个人儿女情长。作者随部队撤退到河南时,看到北方民众艰难的生活,不由赞道:“北方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实在太伟大了”,“比起那些不做事只抽鸦片,挂羊头卖狗肉的假救国者,以及损人利已,吃喝民众血泪的败类,和假借服务名义升官发财的腐化分子来,实在有天渊之别”。义正辞严,切中时弊,一位忧国忧民的女知识青年,也显出了她的金刚怒目。这些抒情议论极大地丰富了冰莹的报告文学内涵,增强了可读性,使她的报告通讯一登出来,民众便争相阅读,捐钱捐物。冰莹的报告文学以她特有的文学素养赢得了当时的读者,在报告文学史也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驰骋于沙场,后闯入文坛而名满天下的女作家,至今似乎只有一位谢冰莹。”“可以见到新中国新女性活跃的姿态,可以见到前方将士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肉搏的情形……(汉口《新华日报》,1938年4月14日)”谢冰莹的作品具有台儿庄的报告文学的三个主要共同点:“1.记者刚到战场时的亲身见闻和感受描写。2.战斗中惊人相似的英勇故事的传播。3.战役的经验、教训和意义的总结。”“台儿庄报告文学生动地、形象地似乎把某一战场上的空前士气和军事成就传播给全国,并把这种誓死不退的精神和对最后胜利的信心传播给各战场上的兵士和中国各界民众。”(【美】罗福林《台儿庄的报告文学》)

 

       谢冰莹说“我绝不承认我有什么写作天才……但顾耕耘,不问收获;不肯向现实低头,有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再干的勇气。……假如不是参加北伐,我不会了解社会如此复杂,民间如此疾苦,革命如此重要;诚实的民众和热情的男女青年是这么可爱的”。“没有伟大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是不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一九八三年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在《联合报》撰文写道:“《现代文学》同仁有鉴于抗战文学对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于二十一期推出‘抗战文学专号’。……谢冰莹、卜少夫、刘以鬯、何容、钟鼎文等如今尚在台湾、香港,看了他们的文章,使我们了解到这些前辈作家抗日期间的爱国情操。王蓝先生的《第一封家信》、谢冰莹女士的《台儿庄》……都曾使我深深感动……”

 

     1938年10月24日,周恩来偶遇将领白崇禧时,曾专门探讨台儿庄大战的得失。周恩来说:“没有民众的支持,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其中无名老太太为杰出代表。从当年谢冰莹的《会见池峰城师长》新闻报道中查得重要线索:池峰城当年赠给谢冰莹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两具女尸,其中一具正是这位无名老太太。综合多篇报道可以印证,守卫台儿庄的第五战区第31师师长池峰城是事件的讲述者。谢冰莹在报道中写道——池峰城说,日军曾想利用她侦探我后方军情,不想老太太爱国家不惜生命最后惨死于倭寇。没有千千万万的牺牲,哪有“胜利之花”。


    台儿庄大捷之后就谢冰莹预言说:“可爱的台儿庄啊,暂时你虽然成了废墟,成了焦土,但战士的血开成了胜利之花。等把敌人都消灭时,你就会繁荣灿烂起来!”2010年5月1日,连战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开园,在“废墟”“ 焦土” 之上“繁荣灿烂”起来的世界上第二座复古存古的历史名城,让珍爱和平的人们瞻仰、凭吊。(时培京整理)


 
(责任编辑:bet365电脑网站)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享按钮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首页   |  头条新闻  |  财经报道  |  社会新闻  |  时政要闻  |  理论在线  |  图片新闻  |  大美台城  |  镇街动态
CopyRight 2006-2012 bet365电脑网站(www.zzlxs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儿庄区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11173号-3 联系电话:0632-6603788 Email:tezzx66037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