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委新闻综合门户网站                             ->点击进入台儿庄区委机关报《台儿庄周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人灯舞-鲁南民俗的奇葩

时间:2014-06-10 17:26来源:bet365电脑网站 台儿庄周讯  作者:admin 点击:

  


 

  

  人灯舞是山东鲁南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起源于薛滕一带,以薛城为主要活动区域.形成于明末清初.俗称"人灯"!该活动项目一般在盛大节日,特别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举行."人灯"的道具是用条型木凳架在出演者双肩上固定,凳上捆绑一倒扣瓦罐,罐内点上腊烛,瓦罐一面钻人脸型的口,眼,鼻等孔.条凳及人体,由各色布袍遮住,形成一个"高大的人"型.表演者做出各种动作,以引人发笑或驱邪祈福!

 

  舞蹈这种艺术自古就有,它是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活动,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起源于薛城区沙沟镇的人灯舞是鲁南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从文物考古资料看,人灯舞在商周时期有它的原始雏形,当时属于傩舞,表演时佩戴陶制假面具,以随意而舞的表演形式出现,用以驱邪除怪,祈福求祥。一些傩戏研究者认为,商周时期的傩戏在鲁南一带以一种祭祀活动的表演方式在民间出现、传承和演变,从现在人灯舞的表演方式,服装特点来分析,人灯舞的前身可能是乡人傩。

  在鲁南一带出土文物中,出土的原始社会新石器陶器中,有许多人像假面具,这些假面具形态各异,据专家考证,是商周时期的傩面具。《论语•乡党》记载:“乡人傩,(孔子)朝服而立于阼阶”,初步分析“人灯舞”的原形可能就是《论语•乡党》记载中的乡人傩。傩戏所用道具也就是“人灯舞”前身表演道具,表演者戴上假面具,点燃一堆篝火,利用这种形式驱邪除怪,祈福求祥。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这种表演形式逐渐演变成“祭祀灯舞”,到了清末民初,由宋元时代的驱邪祈福、追悼亡魂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带有讽刺时政的民间游艺活动。随着时间的流失,文化的相互交融、傩戏的不断发展变迁,现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人灯舞的傩意踪影,只不过现在的人灯舞不是用来驱邪祈福的巫术,而是一种民间娱乐性的舞蹈。

  到了清末民初,人灯舞一般在盛大节日,特别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方式是:一人或多人,身穿红色或绿色的特制大褂,大褂特长,连表演者的头都裹在里边。表演者的头顶一独凳,独凳上系一提水用的泥罐,泥罐化妆成人头,上面打出人的眼、鼻、嘴器官,眼饰成红的,鼻子饰成绿的,又称“红眼绿鼻子”;再在泥罐顶端戴顶礼帽,罐内点燃油灯或蜡烛。晚上表演时,众人围绕一堆点燃的篝火做各种各样的舞姿,表现出一种狂野的姿态;白天,“人灯”在街上走时,大褂内的人用手操作板凳,板凳和泥罐可以前后左右的转动。建国前,这种民间游艺在街上表演时横冲直闯,见什么好吃的抢来就吃,好玩的抢来就玩,小孩见了到处躲闪,大人们知道这是民间游艺,就跟着围观。在鲁南这一带,至今大人吓唬小孩时常说:“别哭、别哭、再哭红眼绿鼻子来了”,“晚上别出去,外边有红眼绿鼻子,四个毛蹄子,专吃小孩”……沙沟、周营一带还流传着一句俗语“看你充得跟人灯样、 你看你穿的给人灯那”, 这两句话对有一技之长或某方面有号召力或一些过高估计自己,耍小聪明人的讽刺,多带有贬意。

  人灯舞道具制作容易,表演易学,伴奏比较简单,常用的民族器乐有堂鼓、云锣、云钗、小锣等,节奏比较明快,紧张时用密锣、密鼓,所用的鼓点是‖:冬不    隆冬│仓─:‖冬不    隆冬│仓○    仓○│冬不  隆冬│仓─:‖。 现在,人灯舞这种民间游艺活动传承下来,改变了过去的表演方式,成为民间娱乐活动的一种。新时代,改变后的表演形式是在锣鼓的伴奏下,“人灯”在街上行走,主要靠“人头”的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及队列的变换来吸引观众,以达娱乐的目的。




 

(责任编辑:bet365电脑网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按钮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首页   |  头条新闻  |  财经报道  |  社会新闻  |  时政要闻  |  理论在线  |  图片新闻  |  大美台城  |  镇街动态
CopyRight 2006-2012 bet365电脑网站(www.zzlxs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儿庄区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11173号-3 联系电话:0632-6603788 Email:tezzx66037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