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委新闻综合门户网站                             ->点击进入台儿庄区委机关报《台儿庄周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鲁南民俗文化

时间:2016-05-31 13:47来源:bet365电脑网站 作者:admin 点击:

 

一、起居
   
  饮食  煎饼是城乡居民的主食,旧时习惯用煎饼卷大葱、老咸菜、辣椒,传有“煎饼卷辣椒,越吃越添膘”的说法。汤以稀饭为主,俗称糊涂。宴席以炒盘为主,一般宴请,少则4菜,多则6、8、10菜。餐次一般为一日三餐,早饭多有餐于市者,午饭、晚饭自炊丰盛,星期日改善生活。
 
  院落  境内村、镇多沿河川古道或地势稍高处设院。人们亲族相聚。民间一般家庭以四合房为标准院,数院相连,紧邻居住,形成村庄,故而村镇多以姓氏、地形命名。正常院内北屋为主房,俗称堂屋,两端留胡同。主房前两侧留设配房,略矮于堂屋。南屋多数三间,中间一间安大门为过道,厨房设在院内东南角,厕所多设在院内西北角。石磨安在堂屋门前西侧。院内一般无水井,西侧为出水沟。猪圈留在院外西南角。院内外多植树绿化。    
 
  住房  传统的民房多为三间,方八尺最宽敞,两门一窗,用一梁一山,单间多留在西头。少数是两梁一门两窗,中间再夹篱笆。向来以厚实坚固耐久为上,双扇板门为好。门后设腰栓,窗棂孔小格密,后墙无窗,只在两头山墙留缺口眼,以便通风。
 
  服饰  旧时服饰以大襟褂、直裆扎腿裤为主,多为青、蓝、白土织布。当前服饰无固定模式,年轻人衣着更以时尚为主。
   
 
二、婚俗
 
  结婚喜庆日,男方为迎娶,俗称“娶媳子(妇)”;女方为出嫁,成为男方家庭成员。结婚日头天,男方多以琐呐吹奏、点放鞭炮,在本族各坟上压一红纸,以告祖宗,俗称“烧喜纸”。下午,琐呐随花轿到女方家迎娶,俗称“头天过轿”,亦有当天过轿者。晚上,同辈中的族弟或表弟、好友等,宿于喜床上,俗称“滚喜床”。女方在婚前几天内,主动节制饮食,以便控制便事。头天其姑嫂等女辈亲属,将女嫁之物,整点清楚,装箱摆盒,并交待婚仪注意事项。


  结婚当天,日近中午时,嫁女身着红棉衣,脚穿红鞋,梳装一新,头盖蒙脸红巾,俗称“蒙脸红子”,呜咽哭泣上轿,尔后点放鞭炮,琐呐吹奏,由亲族中兄弟4人(亦有8人者)护轿出门。陪嫁之物,用人拾送随轿后送至男家,俗称“发嫁”。花轿路遇村庄,吸呐等乐器吹打;遇桥或大石等物贴一红纸,俗称“青龙贴子”;路逢他家婚事人众,须绕道而行,如无法躲避,两嫁女须互赠一物;同村两户以上结婚者,以先到家为好;护轿人须轿到男方村前返回;抢送陪嫁物者,到男家饭后领赏返回。


  花轿至男方门前落轿,轿至天地桌前,地铺红席,天地桌上点燃六香,放好装入高梁、大豆和杆秤的条斗。将轿门打开,在乐器的吹打声中,由同辈未嫁姑娘4人或8人,分别站在红席两边,依次缓步于轿门前迎贺,俗称“迎轿”。尔后,由儿女双全、且无避讳之亲、族中姐辈,将新人从轿内扶出,从红席上走至天地桌前,女左男右,在儿女双全和无避讳的同辈傧相带领下,立在红垫上。然后,司仪唱贺。琐呐吹奏,举行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的跪拜礼仪和站立对行夫妻互拜礼仪,俗称“拜天地”,即成为正式夫妻。新人在贺喜人争相向新人身上撒麸子、大枣、花生等象征吉祥物的热闹声中,同入洞房。新娘坐定喜床后,新郎将蒙脸红巾挑下,众人即开始闹喜。席间,新婚夫妇须到桌前向宾客敬酒。新人在饭前仍在天地桌前向家中和亲朋长辈举行跪拜礼仪,诸长辈须适当给赏钱,俗称“磕头礼”。晚上点长明灯,闹新房,夫妻喝交心酒。夜深闹喜人潜伏窗下偷听新人窃窃私语,俗称“听房”。翌日晨起,新人向家中长辈请安。早饭后,亲族嫂辈用红线为新娘绞脸,俗称“开脸”(亦有上轿前由其姐嫂开脸者)。婚后4天或7天女方将新娘接回娘家,俗称“回门”,4天或8天被送回。传有“接四还四越过越恣,接七还八越过越发”的说法。    

 
丧葬
 
  建国前,区境人们受宗教神学、宗法制度和儒学伦理观念的影响,对死者多采用“重殓厚葬”、“葬之以礼”、“祭之以丰”和“坟体必择吉地”等葬俗。


  坟地  人死后,多数埋入祖茔,如新建坟地,多在生前或临危时,请风水先生看定。无土地之贫苦人家,死后埋人荒冢(俗称乱死冈)或河旁路边。
寿衣  老人病重时,儿女即准备较讲究的寿衣,俗称“送老衣”。颜色为蓝、青、紫等,女上衣多为红、绿色。新鞋袜、新帽,并配戴不同质量的附饰。老人弥留之际,安放在堂屋明间,穿好寿衣。


  棺材  棺材以柏木为贵,多为富家丧用。次为松木,一般多为柳木。差的为杂木扣成,俗称“木头匣子”。贫穷之家多用苇席卷埋。棺材多在老人病危时备好,条件好的家庭,生前早做准备,停放在屋内或院棚内,妥善保护,俗称“寿木”。


  丧帖  老人谢世后,其亲属商定停放和殡葬日期,即请人写好丧帖,派人迅速报知其亲朋好友,俗称“报丧”,接帖人按照与死者的亲疏关系,分别按时前去吊唁或送葬。


  孝服  全为白色,但穿着须视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而定。孝子戴苘绕大顶孝帽,两耳处各系—棉球。孝女头着太长孝巾,孝绳扎腿。侄头戴孝帽,白布蒙鞋;侄媳、侄女、孙媳、孙女头带孝巾,白布蒙鞋;女婿头戴孝帽,孝勒扎腰,余则孝服各有区别。


  扎纸  纸扎祭品有纸幡,视其死者生前家人辈数,分为7层、9层等。纸牛为女性死者用,纸马、纸驴为男性死者用,另有纸扎童男童女和轿、塔等。


  墓穴  死者入葬前,请风水先生看定墓穴位置、方向,多在入葬的头一天挖好。一般穴深约1米,长约2米,宽约1.2米,棺顶多与地面平。


  泼汤  死者入葬前,每日早、午、晚3次于村外土地庙或西南方向之叉路口处,烧纸、泼米汤、绕行3圈,俗称“泼汤”。


  入殓  老人死后,白纸封门,继由长子到村头向西南或西北喊3声“明光大道西南行”,俗称喊路。回家后,全家举哀。死者头南脚北停放在堂屋灵床上,白纸蒙面,扎两脚、手腕系其生年数目的面饼,俗称打狗饼子。视其棺材准备情况,多于当日或次日,亲属即将死者放入棺内,俗称成殓(如系女性,其娘家之主要亲属多在场)。棺材前点放倒命灯,放牢盆和倒头饭。屋门前设灵棚、摆供品,供其亲朋好友吊唁。


  吊唁  死者入殓停灵期间,亲朋手拿火纸、礼、幛等物前去吊唁。守灵孝子、子媳、侄和侄媳分别向吊唁人磕头答谢,俗称“谢纸”。


  送盘缠  死者入葬的头天晚上,其亲族拾着金架子、钱褡和纸扎祭品,到坟穴方向大路中心处,举哀为死者烧祭,俗称“送盘缠”。


  辞灵  送盘缠后,死者亲属在哀乐伴奏下举行隆重辞灵仪式,按亲疏关系,先孝子辈,后侄、孙辈,再女婿、侄婿、孙婿辈,依次在供桌前向死者奠祭。


  出殡  入葬日,将棺木和供桌抬放到门前路中心,由其亲属、亲戚和生前好友等人,按照亲疏关系,依次祭奠,俗称“路祭”。其莫仪尤以孝子及婿、外甥为重,分“三跪九叩”、“二十四拜”等烦琐奠仪。之后,亲属举哀,抬棺,摔牢盆,长孙举哀旗,孝子一步一跪领送入葬。孝女送棺至村头,孝男送棺至墓穴。棺木入穴掩埋时,第一锨土长子喊“避土”,前去送葬的人再次举哀,然后用土埋成简单的坟头。


  守孝  死者入葬3日,亲属前去烧祭圆坟,聚坟体大而圆。尔后有五七、百日、周年纸祭等。老人死后一月内,孝子须住宿老人屋内,百日内不脱孝帽、不剃头刮须;青壮年女性亲属,不着鲜艳服饰。当年春节不贴对联,第二年春节贴蓝对联,第三年方可贴红对联。


  建国初期,仍沿旧俗。60年代中期平坟头,逐步革除旧丧葬仪式。70年代中期全区由土葬改火葬,但乡民仍把死者的骨灰盒深埋在地下。
 
三、其他习俗 
船民习俗


  泇河开通后,台儿庄沿运地带便开始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船民。台儿庄船民有的来自当地农民,他们因少土或无土而经营航运,也有较富裕者借此生财。也有船民来自其他沿运地区,行经台儿庄后,便在此落户。还有的船民则以运河为乡,以船为家,居无定所,一生漂泊。


  船民敬畏龙王,日常要请“大王”,请“老牌”。逢年过节时,要在桅杆上贴“大将军威风八面,二将军得力先行”的对联,摆“三牲”,船头“挂红”等。船民忌讳“翻”字,称风帆为“蓬”、“过三浪”。过桥是船民最惊心动魄的事,船民最忌过桥。所以,吃饭时船民最忌将筷子放在碗上。


  船民在船上结婚的习俗大致和岸上相同。若是娶亲,则先要提亲,订下来后要见面、下通书、下小启、下大启,下启时女方还要回启。接着开生时,定日子准备成亲。船楼子就是新房,贴上双喜、对联。上联写“九曲三弯随船转”,下联为“五湖四海任舟行”,横批“百年好合”。在船头搭上喜棚,成亲,要一拜大王,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四共入洞房。喜筵也在船上进行,几条大船拴在一起,这样既牢固又宽敞。若是嫁女,则简单的多,经行处,便嫁到岸上,俗从当地。


  船民子女年幼时往往留在岸上随祖父母生活。当船队归来后,便在拴在一起的船上追逐玩耍,与水天然有亲近之感。子女稍大后便可随父母出船。成家后,父母会分给他一艘小船,自己生活。


  船民航运在外,客死他乡者,因船送货暂时不能回家发丧,便上岸找合适的地方先扶柩下埋,用席盖上,或在当地雇人看护,等船回来再运回乡。如果给别人使船,便要高价雇船运回来。若是恰好遇到专门拉灵柩的船,则便可顺路运回。一般运货船和粮米船不会运送逝者。等灵柩运回,在船头搭灵棚,发丧场地也是在船上进行,几条大船栓在一起。举行完丧葬仪式,然后就到风水先生事先选好的林地,挖好墓穴下葬,有老林就埋进老林。有的船民岸上无地,则买一块坟地埋葬。


  船民常年在船上生活,甚至终身以航运为业,因此便有船神崇拜。船民们在将要行船之际,都要祭祀船神,虔诚祈祷,有的还在沿河之处修建船神庙,以便烧香敬拜。台儿庄船民祭拜的船神主要有番禺和冯耳。《山海经》云:“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冯耳又名“孟公孟姥”。唐段公路《北户录·鸡骨卜》云:“及将发船,皆杀鸡择骨为卜,传古法也。占吉,即以肉祠船神,呼为‘孟公孟姥’,其来尚矣。按梁简文《船神记》云:‘船神为冯耳。’《五行书》云:‘下船三拜三呼其名,除百忌,又呼为孟公孟姥。’”


  在过去使船这行中,各地通常都有帮会组织。加入帮会后,一旦出现麻烦,帮会便会一手打典妥当。加入的帮会组织影响越大,实力越强,船民外出行船时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险系数也就越高。不加入帮会的船民叫“白脖”,他们不但生意冷清,还经常受其他帮派的欺负。旧时的船民有很多帮派,如船帮、网帮等。从清末到建国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台儿庄船民主要是受安清帮的控制。安清帮也叫清帮、三点水。在当时,参加帮会也叫“在家礼”、“认师傅”。介绍入帮的叫引进师,带进帮会的叫圈跳师。徒弟入帮要摆香堂,拜三代帮头,认知帮训帮规。拜过本命师、本命师爷、本命师太,就要了解行内规矩、行内暗语。由于当时帮会组织盛行,船民行船至外地,各地船民们聚在一起喝茶饮酒时,总免不了用帮派暗语相互问询一番双方的“家礼”。通过对话,双方便知晓了各自的师傅。若属同一帮会,便会倍感亲切。


  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实行公有制。台儿庄一带的船民便都成为航运公司的职工,船只则一并充公。许多船民没有土地,航运公司便在兴隆桥等地为他们盖起了职工宿舍,子女读书便可上岸居住。
 
回民习俗


一、饮食


  境内回民日常生活以煎饼、稀饭为主要饮食,辅以烧饼,馒头、面条祁各式咸场等。改善生活以牛、羊肉,鸡为主,须经阿旬或坚守五功教徒宰杀,不见血者不食,食鱼类中有翅有鳞者,甲鱼、绍、泥锹等不食。平时善饮茶。


二、婚丧


  回民青年男女之间的婚俗,历来是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双方同意,现多为自主婚姻,结婚当天或前一天lb阿旬办理卡宾。举行婚礼时不磕头.只向长辈亲属行鞠躬礼。过去回汉不退婚,新中国建立后,男女双方同意尊重其民族习俗,回汉可以通婚,但仍为数不多。


   回民死去叫“无常”,亡人停放至多不超过3天,阿旬诵经,用罩子送葬,叫做“还土”。


  送葬时不烧香、不烧纸、不磕头、不受礼。其亲属逢亡人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请阿旬祝祷.叫“走坟”。


三、崇尚


  台儿庄区回族人民历来祟尚团结。在民族不平等的时代,如道别族的歧视、侵凌、欺压,全族齐心协力反抗,以求得民族生存权力和平等地位。民国初年,王上社以征收驮捐的方式,企图搞挎回民经营的斗行,经奋力抗争,驼捐免收,取得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台儿废镇北关马东曙组织回民支队反抗日军侵略,不仅是回族人民的荣耀和骄傲,也是台儿庄地区的光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回民注重和汉民搞好团结。族内兴办公益事,回民踊跃捐资;一家有难,主动救济,如有外地回民求助,皆热情解囊相助;间有来家求援者,不仅热情款待食宿.而且定时尽力予以馈赠。即使汉民求其帮助,亦乐为之。


四、禁戒


  回民只信仰真主。不抽签、不算封、不合年俞、不看风水。不休浴不准作礼拜,进清真寺不准吸烟、喝酒,作礼拜时不准喀笑取闹。不强求汉族人遵守回族风俗习惯,但也反对汉族人以汉族习俗戏弄、侮辱回民。


五、节日


  开斋节  按教规回民每年一个月闭斋,叫斋月。在斋月里白天不饮不食,夜间饮食,意为体验贫苦生活,个忘怜悯相同情穷苦人。月满开斋,叫开斋节,回民到清真寺或在家里作礼拜、聚餐。


  古尔拜节  又称宰牲节,每年一位,回民到清真寺举行隆重的礼拜,意为向真主表真心。条件好的宰牛或宰羊1头(只),其15留作自用、后赠送亲朋,x救济贫困人,意为民族大团结。


  圣纪节  是圣人穆罕默德逝世纪念日,回民集合祈祷,颂扬先圣功德,以遵守圣人遗教,


  法图爱节  是圣女法图麦忌辰女到清真寺作礼拜。


六、礼拜


   伊斯兰教徒,每逢星期五集中到清真寺作礼拜,名曰“主麻”,又叫“聚礼日”,虔诚教徒每天五次作礼拜,名曰“五奶妈子”。每逢回民节日,分别在寺内相家里作礼拜。



 

(责任编辑:bet365电脑网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按钮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首页   |  头条新闻  |  财经报道  |  社会新闻  |  时政要闻  |  理论在线  |  图片新闻  |  大美台城  |  镇街动态
CopyRight 2006-2012 bet365电脑网站(www.zzlxs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儿庄区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11173号-3 联系电话:0632-6603788 Email:tezzx66037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