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委新闻综合门户网站                             ->点击进入台儿庄区委机关报《台儿庄周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台儿庄人 > 运河之子 >

走进崇高研究院院长贺茂之

时间:2014-05-30 15:42来源:中华儿女报刊社 作者:刘之昆 点击:
贺茂之,笔名东方鹤。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人。1968年入伍,从部队基层做起,历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干事,中央军委办公厅政治部干事,军委办公厅国防部长张爱萍办公室秘书,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走进崇高研究院院长。

     

      北京景山后街有一处闹中取静的部队小院。两扇朱漆木门鲜艳醒目,门侧悬挂中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的金字牌号:走进崇高研究院。站到天井中,正前方白底勾勒出火红院徽扑入眼帘:“崇高”二字稳居中心,周围饰以挺拔仙鹤和缭绕祥云。迟浩田书写的金色院训熠熠闪光:走进崇高,拥有崇高。

  

      这,就是由已退休的共和国少将、原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副院长、曾任张爱萍同志秘书的贺茂之一力创办的民间组织——走进崇高研究院。


崇高心结,源于张爱萍上将

  

      退休了,不去颐养天年、含饴弄孙,或者凭他在军内外的名气在社会上行走,为儿孙赚些“外快”,而是办起了不仅没有经济收入、还需靠“化缘”或不时往里贴钱才能生存的民间研究组织,研究起了“崇高”这个有些“形而上”的东西,作为一个老党员的贺茂之,到底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其实我内心最早最深的崇高情结,完全源于张爱萍老将军。”贺茂之说。

 

  上个世纪90年代,贺茂之被调到开国上将、国务院原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身边当秘书。

 

 提起张爱萍,贺茂之眼里缓缓地泛起了泪光,“到他身边工作以后,耳濡目染,朝夕相处,我深深感受到了崇高两个字的分量。”

 

     为了写《张爱萍传》,贺茂之走访了很多与张爱萍将军工作上有接触的人,张爱萍将军的光辉形象,一点一点充盈了他的内心。

 

    “在爱萍老首长的革命生涯中,有56个首任、首创,有10次让职、3次辞职,体现出了他敢为人先而拒负盛名的精神,这就是崇高;爱萍老将军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国防高科技的建设中,都秉承着‘将有三忘:出家忘妻,出门忘乡,出阵忘身’的原则,这也是崇高;他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风骨和敢逆水行舟、善中流砥柱的胆魄,这还是崇高。另外,和他一起工作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他所喜欢的各个领域的优秀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精神。这些始终激励着我,到了不写不快、不弘扬崇高就等于失职的程度。”贺茂之的感慨让许多人动情。

 

       2000年元旦,贺茂之穷数年之心智完成了长篇传记《张爱萍传》,以东方鹤为笔名出版。这在当时“耻言理想,蔑视道德,拒斥传统,躲避崇高,不要规则,怎么都行”的社会现实与思潮甚嚣尘上之际,成为一部独树一帜的优秀之作,一时好评如潮。当年10月,《张爱萍传》成为全国第二届优秀传记文学作品评选工程中12部获奖作品之一。

  

     正是在张爱萍将军身边工作,以及为这位传奇将军写作传记的岁月中,引发了贺茂之对于崇高的愈来愈深入的思考。

  

      一方面,他深为中国图书市场充斥的所谓“成功学”所困惑:什么办公室厚黑学、希特勒奋斗史、官场读心术……明明是跑官、要官、耍权术、耍阴谋、不择手段“成功”的图书垃圾,还美其名曰“成才之道”、“发财之道”;另一方面,他更为现实中的行贿受贿、营私舞弊、声色犬马及假冒伪劣、欺行霸市、惟利是图等丑行恶状而痛心疾首,夜不能寐。以逃避崇高、不屑谈理想信念为“时髦”的现实境况,让他不能不拍案而起做点什么。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缺乏崇高,这个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团体没有崇高,这个团体就是乌合之众;一个国家缺乏崇高,这个国家就没有生机、没有力量、没有希望。”

  

      于是,《张爱萍传》出版之后,贺茂之就列了个提纲,计划编撰“走进崇高丛书”,丛书分3个部分,“走近大师、走近将军、走近英杰”。而丛书彰显的亮点就是“崇高”。

 

      由于后来的工作调动,编撰丛书的计划,暂时搁浅了。待到退休之后,贺茂之立即重拾心中的计划,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大的,他决心通过创办一个集研究、创作、策划并出版为一体的民间组织,以此起动已绘好蓝图并进行实施的工程——编撰出版“走进崇高”丛书,学习研究崇高文化理论,摄制发行走进崇高大型纪录片,研制开发崇高精神的艺术品等等。

向总顾问迟浩田上将送呈《走进崇高》丛书第一本《崇高的震撼》

 

崇高的走近与走进

 

   从最初的“工作室”到“研究院”,从“走近崇高”到“走进崇高”,贺茂之把退休当成一次转岗,向着崇高目标挺进。由“近”而“进”,一字差别,境界深了,距离短了,更有勇往前进、激流挺进的寓意。

 

     经学习、研究东西方、古现代关于崇高的论述,贺茂之以自己的语言解读了“走进崇高”——“走进崇高就是趋步进入真、善、美之境界,即彰显自身崇高,履行职责崇高,学习他人崇高,弘扬社会崇高,研究崇高之道,鼓荡崇高之风,以实现人格优秀、社会和谐、祖国强盛、人类美好”。

 

    贺茂之特意选择了在2008年5月21日为他的研究院正式挂牌。他没有发请柬,没有挂彩旗摆鲜花,只带着全院同志面向西南方而肃立,为刚刚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深深默哀;带着大家诵读了他们的院训、院风及誓言……整个挂牌过程极为庄重而简短。

 

   “走进崇高研究院”以独到的魅力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和拥戴。贺茂之的首长、师长、亲朋好友无不给予赞赏、支持。周克玉上将、贺敬之部长、李肇星主任等欣然出任毫无报酬的走进崇高研究院顾问。四位在职的副部级领导也是同样毫无报酬、心甘情愿地担任了名誉院长。

 

     研究院正式挂牌不久,贺茂之决定将正在紧张进行的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立即列入崇高者研究对象,为其撰文、拍摄纪录片、列入崇高者的画廊。他们深怀抗震救灾的急切心情,以“崇高”为主题,分门别类,编汇了近百万字的文字资料,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及时推出了41万字的大作——《崇高的震撼——来自汶川大地震的报告》。

 

   这是《走进崇高》丛书的第一本书,书出版后,全部赠阅给了军内外广大读者,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在这个努力走进崇高的团队中,他是谆谆长者,也是最坚定的身体力行者,身后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常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掌灯鏖战,同大家一起同甘共苦。他的团队中大多数人有当兵的经历,他制订了“忠严博勤,铸己惠人”的院风,要求大家以“军人的作风、学者的严谨、公仆的精神”从事这项工作。他们在崇高光辉的沐浴下学习崇高,走进崇高,对照自身查找差距与不足,使得整个研究院事业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让崇高走进大众的心

  

     继编写出版了《崇高的震撼——来自汶川大地震的报告》后,贺茂之马不停蹄,带领着自己的研究团队攀峰越岭,跃上一座座理论高地,相继写出《走进崇高》《中外崇高论》《崇高的位置》等一系列“走进崇高丛书”,同时,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几十家权威媒体发表了《崇高与和谐》《走进崇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论走进崇高》《军人的崇高》《将军话崇高》等理论文章。

 

在走进崇高研究院内

 

    与此同时,研究院的影视摄制发行中心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运转。计划中的崇高人选,涵盖了近百位人物,并根据崇高的尺度与标准仍在不断添加中。季羡林、张岱年、吴阶平、钱伟长、邓稼先、陈能宽、程开甲、张爱萍、李耀文、贺敬之……这一长串名字,浓缩着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人生精华和人格力量。由于不少人物年事已高,拍摄也就有了抢救性的重大意义,更有了弥足珍贵的史料文献价值。为此,贺茂之玩命似的带领年轻人们四下奔波拍摄,在撰写发表了56位人物文章的基础上,已经完成了16位人物的拍摄任务。

 

    除此,研究院还发起或参与了一系列全国性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在首次举办的“中国走进崇高理论研讨会”上,嘉朋满坐,贤者云集,与会的专家、学者、教授和崇高践行者,认定并确立了“走进崇高”的理论,并为其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军人的崇高书画艺术大展”上,首次把军委主席胡锦涛倡导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界定为军人的崇高之最佳标准,并用诗歌、书法、绘画、制印、雕塑等艺术形式予以表现和解读,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载春秋,三载辛劳。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走向崇高不是曲高和寡,而是应者如云。因为,这也是信仰的力量!不但迟浩田上将这样的原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对走进崇高的事业十分支持,也让许多普通人走进了支持贺茂之和“走进崇高研究院”的行列。

  

  武警总部退休干部朱琴音,第一次来到走进崇高研究院就为之震撼:“啊!你们在研究崇高啊,这是在为社会做大事情呀!”她竟在这个小院里看了近一个小时,说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主动向贺茂之报名,要给研究院当义工。

 

    年近60的转业干部李娜,从网上看到“走进崇高研究院”的介绍后,主动跑到研究院,第一句话就是:“我看了你们的网站,你们做的事情太伟大太崇高了!”然后主动介绍了自己的经历、身份、特长,说:“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我参加定了!”

 

  71岁高龄的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诗人、翻译家郑土生,多次写诗称赞走进崇高研究院、称赞崇高,并冒着严寒,骑自行车赶到研究院参观学习,还当场赋诗表示:“愿做走进崇高大旗下的一名新兵、老兵!”

 

陪同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穿军服者)上将参观中国首次军人的崇高书画艺术展

 

      浙江天台县高中学生杨天易随父母参观了研究院,回去后就写了篇文章,表示“一家三口愿做走进崇高研究院的义工”。北京先农坛体校两个党支部,专程到走进崇高研究院过党组织活动,党员们普遍反映受到震撼。

 

    走进崇高研究院迄今已经接待近千人次参观访问,刚创办不久的走进崇高研究院网站点击率也达13000多人次。

   

    高扬着“走进崇高”的大旗,退休将军贺茂之义无返顾地前行。宣传崇高思想,弘扬崇高精神,盛赞崇高行为,激励和教育人们走进崇高、拥有崇高,以推动社会文明的进程,已成为他在人生第二个春天中孜孜不倦的最高追求!

 

与贺茂之对话

 

  《中华儿女》:请问贺将军,什么是你心目中的“崇高”?你为什么对“崇高”如此情有独钟?

 

     贺茂之:什么是崇高?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曰雄伟、高大,二曰高贵、高尚,三曰壮美,这是美学概念。自然界的崇高,表现在其大其奇上,能引起人们的惊讶和敬赞。社会生活中的崇高,表现在先进社会力量及人的高尚精神和行为上。

 

    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崇尚崇高、践行崇高的民族。如陆游的“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是指崇高之志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指崇高之理想;元景皓的“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是指崇高之情操;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指崇高之道德;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是指崇高之精神和行为。

 

    可以说,崇高,浸淫在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

  

     《中华儿女》:那么,崇高的理念与当今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思想道德情操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贺茂之: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事实上,这不仅不矛盾,而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崇尚崇高、饯行崇高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被中国共产党人升华到了一个新的质的飞跃的高峰。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崇高宗旨,带领中国人民冲锋陷阵,舍生忘死,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例如高诵“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笑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还有“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时传祥,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实践崇高、走向崇高的历史。

 

在中国首次走进崇高理论研讨会上

  

    《中华儿女》:走进崇高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

   

     贺茂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崇高。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状态;走向崇高,是指人的精神状态。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社会状态。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城堡的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取决于这个国家国民品格的高下。”走向崇高,就是走向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走向崇高,就是走向正气、锐气、朝气、和气,摒弃官气、霸气、俗气、市侩气。作为领导干部,走向崇高,就是要勤政廉政、公道正派、励精图治、造福于民,摒弃玩忽职守、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贪图安逸;作为人民大众,走向崇高,就是要爱国敬业、积极向上、诚信友爱、弘扬正气,摒弃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损人利己、无所事事。试想,在祖国大地上形成了这样的风气,呈现出这样的局面,我们的社会还能不和谐、不美好吗?  

 

 

(责任编辑:bet365电脑网站)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享按钮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首页   |  头条新闻  |  财经报道  |  社会新闻  |  时政要闻  |  理论在线  |  图片新闻  |  大美台城  |  镇街动态
CopyRight 2006-2012 bet365电脑网站(www.zzlxs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儿庄区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11173号-3 联系电话:0632-6603788 Email:tezzx66037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