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委新闻综合门户网站                             ->点击进入台儿庄区委机关报《台儿庄周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运河文化

时间:2016-04-19 09:10来源:bet365电脑网站 作者:admin 点击:

一、运河古今

 

祖水

 

祖水,一作柤水,台儿庄运河的前身,系一流经台儿庄的自然河道,发源于枣庄新城东南之圣土山。东南流,至彭河村(今涧头集镇郝楼村)后折向东流,过台儿庄,与今运河河道基本重合。《水经·沭水注》云:“柤水出于楚之柤地……京相璠曰:‘宋地,今彭城偪阳县,西北有柤水沟,去偪阳八十里。’东南流,经傅阳县故城东北……柤水又东南,乱于沂而注于沭,谓之柤口。”

 

祖水北岸为女娲故地,金陵山旧有女娲冢;南为黄帝故地,黄帝出生地寿丘及荆山黄帝陵(黄丘)至今尚存,祖水由此得名。现仅残存上游河道,称为二支沟,又称圩子大沙河、周营大沙河,东南流,过牛山西,至李河湾、张河湾村入台儿庄运河,全长20里。

 

彭河

 

汉代,国家在彭城等地设立铁官,祖水开始发挥铁矿石外运的功能,至此被称为彭河,俗称运铁河。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本《兖州府志•山水志》云:“彭河,一名中心沟,在(峄)县东南五十里巨梁桥下,源出白茅山之玉华泉,东受众水流为彭河。又东汇承水入泇,即土人所谓运铁河也”。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本《峄县志•地理志》曰:“考《玉海》,彭城北及氶旧有铁官,且南为铸钱山。想传者不诬也。自明万历三十二年开为运河,今所通泇口,是也。”

 

传说宋将狄青在利国锻造盔甲时,为了将利国铁矿石运出去,便开挖了一条通往泗水的石龙河,时称运铁沟,又称运铁河。运铁沟取自马刨泉水。该泉发源于柳泉镇东官路村,北经利国,复西流至夹沟入漕,全长十余里。

 

苏轼经营徐州时,重修运铁路,打破地区封锁,疏通矿石和生铁销路。他主持修筑了自利国向东通往承县的道路,借柤水运铁,遂有承县(今枣庄市)“运铁河”。因利国铁矿所在地徐州旧称彭城,故名之彭河。

 

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总河尚书舒应龙主持开通韩庄支渠,西起韩庄,东至彭河村与彭河相通,以此将韩庄外积水导入彭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使刘东星主持疏浚彭河村以下彭河河段,使之成为泇河的一部分。

 

泇河

 

泇河是明万历年间,在黄运分立、避黄行运等思想指导下,通过开泇济运工程前后三期工程,开辟的运河新航线。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正式批准开工建设。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使刘东星、工部都水司夏镇分司主事梅守相的主持下开通,全长330里,上起沛县西柳庄(今微山南10里大捐村西,已没入微山湖中),接南阳新河(夏镇新河);下至宿迁董家沟口(今宿迁西20里支口乡董坝村),入黄河。试行运,漕船由泇行者至十分之三。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总河侍郎李化龙、淮扬巡抚李三才主持继续开泇,上游从韩庄经郗山直通李家口(今微山昭阳街道三孔桥村);下游弃王市(今邳州泇口镇南10里大王庙村)以下之30里,河经由王市取直,达纪家集(今邳州新河镇纪庄)当河深处。起自李家口,迄于直河口,凡260余里,漕船由泇行者至十分之八。至此成为京杭运河的主航道。

 

自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以后,北上漕船悉行泇河,南返漕船仍走黄河运道。每年三月开泇河坝,由直河口进;九月开召公坝入黄河,粮船和官民商船皆以此时为准。泇河遂为永利。清康熙年间河督靳辅曰:“明一代治河,莫善于泇河之绩”,对开泇济运工程做出了高度评价,并成为史学界的公论。

 

 

伊河

 

伊河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开的运河,俗称新河,今称伊家河。

 

伊河开挖前,由于黄河反复决口,水入微山湖,满而东溢,导致运河排泄不下,加之运河南部山区洪水挟大量泥沙,经龙河、引龙河、于沟河流入运河,造成沿运积水成灾,加剧了运河的淤塞,甚至断航。据光绪本《峄县志·伊河》记载:清“乾隆二十一年,荆山桥淤塞,湖水泛滥。至二十二年,奉旨新开伊河,以泄洪水。上起微湖,下至……黄林庄入运。计长一万两千四百六十三丈(41.5公里),口宽八丈,底宽四丈,深一丈二、三、四尺不等。”该河竣工后,不仅能和运河同泄微山湖之水,使运南山区洪水汇集伊河而东流,且减轻了运河的淤塞和伊、运河沿岸土地之内涝。

 

 

韩庄运河

 

1958年,国家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线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从此,泇河航道废弃,仅保留韩庄以下河段,被称为韩庄运河,与南四湖湖西航线及不牢河河段并称京杭运河苏鲁东、西线。但随着台儿庄古城的声名远播,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更加认同“台儿庄运河”这个称谓。

 

今日的台儿庄运河为京杭运河枣庄段的一部分,航道上起微山县韩庄镇南微山湖口,下至邳州市大王庙村与中运河汇合,其中有36公里河段流经台儿庄区境内。

 

台儿庄运河的开通,有效避免了黄河决口堵塞,并一直作为主航线畅通至今。目前,台儿庄运河通航里程占京杭运河通航总里程的三十分之一,并被评为国家文明样板航道,鲁南地区生产的煤炭、煤化工产品、建材等,通过这段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苏沪浙,已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月河   

 

1959年,韩庄运河流经城区内的运河改道城外,裁下一段全长3公里的运河故道,呈月牙状存于台儿庄城区内,故称“月河”。2005年,运河故道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月河南岸,有大面积的古运河村落,如土庄、土城、兴隆桥等,呈现出古朴、清幽的田园风光,被誉为“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其中兴隆桥村已规划建设为台儿庄古城纤夫村景区。

 

 二、乐舞曲艺

 

 

竹马戏

 

流行于台儿庄峄城和滕州一带,马兰屯至今尚存。它脱胎于昭君出塞的故事,表现的是匈奴单于迎亲纵马奔驰的场面,形象生动,结构紧凑《峄县志》载:“上元灯火,唐代尤胜,至今沿而用之乡村亦多竹马秧歌诸戏,金鼓喧闹”竹马戏一般由四五十人表演,最多可有108人,标准服装均是汉服戏装表演时,男演员以诙谐逗趣的表演与女演员逗情,女演员以含蓄内在柔媚来使剧情场面生动活泼

 

运河号子

 

运河船工号子是运河帆船上号令船工进入劳动状态、统一劳动步调、提高劳动情绪的专用歌曲,俗称“船歌”、“河边的歌”。船工号子是船工们在劳作时的即兴创作,与劳作紧密伴随,其相关器具众多,包括漕运船及船上桅杆、篷布、橹、篙、铁锚、纤绳、定船石等。船上每一道操作工序都有一种号子与之对应。船工号子有着同运河一样平稳和缓的“性格”,呈现出平缓、优美、抒情、如歌的特点,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渔灯秧歌

 

又称太平歌,其主要伴奏乐器是渔鼓,主要采用击打乐。击打乐分里外场两部分。外场是专门负责伴奏的人员,有5人,由大锣、小锣、大叉、小叉和大鼓组成;里场是扮演人物的演员兼乐手,有4男4女,4男演员演奏腰鼓,4女演奏小锣。渔灯秧歌的曲谱包括曲调和唱词两部分。曲调是喜庆欢快的传统民间小调,唱词不受局限。秧歌队演唱时,在外场的锣鼓收住,演员中的4鼓4锣可随唱词打出节奏。其中2人领唱众人应,也可每人唱一句众人应。它的唱词一部分是多年流传下来的民谣,也有一部分是根据不同情况即兴创作,换词不换曲。渔灯秧歌的演出场地,多采用广场或大街表演,晚间效果更佳,因渔身内安有灯光特别的好看。在服装上演员基本穿的是汉服戏衣。

 

运河花鼓

 

滥觞于台儿庄运河两岸,波及邻近苏皖等地,其产生年代距今已有200余年了。运河花鼓是一种载歌载舞,以打击乐为主,场外擂鼓者为总指挥的秧歌群舞演风格着重突出幽默风趣粗犷奔放等特点,但又不失优美流畅细腻之风韵,因此在地方秧歌舞中别具一格。运河花鼓的表演,一般由5人组成,1琼伞、2扇花、2鼓手。其中以1鼓手、1扇花为主,其余为辅。在道具、服饰方面很接近生活。琼伞与鼓手的动作要在粗犷中不失诙谐的意趣。扇花的表演力求泼辣中深蕴着妩媚和柔情。运河花鼓的曲词是非常简朴的,除有一部分固定曲词外,大都是一些即兴演唱的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近现代以来,受西学东渐的影响,融入大量西洋元素的现代乐舞成为中国乐舞的主流。运河船工号子、渔灯秧歌、运河花鼓都濒临失传,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益于古城重建,古典乐舞则有望在当地复兴。

 

运河大鼓

 

据传产生在明末清初,系运河两岸渔鼓艺人在演唱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润色、提高后演变而成。大鼓演唱,以一皮鼓、钢板伴奏,说唱结合,演出方便,演唱通俗,脚本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很有吸引力。

 

清咸丰年间彭楼乡小潘人孙德是区境较早的大鼓艺人,他演唱的《刘墉私访》、《老鼠盗金砖》等,在枣台地区很受人欢迎。共和国成立后,运河大鼓得到进一步发展,创作了一大批讴歌新时代的曲目,影响较大的有罗耀的《平原游击队·李向阳》、《国恨家仇·姜玉清》、《敌后武工队·汪霞》、《倒反天津市·薛里红》,王子祥的《保定府》、《铁道游击队外传》,王昌前的《燕山风霜》,董现仲的《十兰闹沈阳》,都洪阳的《贷款疑案》。其中《倒反天津市·薛里红》连续12年,1800多场,听众达50余万人次。

 

琴书

 

清咸丰年间传入台儿庄。邳庄乡斗沟人颜井义为区境内最早的琴书艺人,他说唱的《响马传》、《西瓜告状》、《薛礼四堂》等,深受台儿庄地区人们的欢迎。

 

评词

 

清光绪年间传入台儿庄。济宁人张学增、张学成兄弟二人,诗书门第出身,因家罹难,落户兰城店乡旗杆村。为谋生避身,遂说评词。清末民初,张氏兄弟在鲁南苏北名声大噪,时人称赞不已。1952年,邳县人王子祥来台儿庄镇落户演艺。50年代演说的《雍正剑侠图》在台儿庄、峄县、枣庄、滕县等地大受欢迎。60年代始自编自演《铁道游击对外传》、《天理和良心》、《新社会救了曲艺艺人》和《麻雀五更》等曲目,多次获得县、地区和省级曲艺演说和创作奖,其曲目被选登在《人民文学》、《山东文学》、《大众日报》、《群众艺术》等报刊上,成为山东省很有影响的评词艺人。70年代,台儿庄镇西关人罗跃演说的《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曲日,亦受人热爱。

 

京剧

 

清末传入台儿庄。自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京剧在台儿庄形成高潮,时有王德兰等30余人组成的戏班,上演的剧目主要有《穆桂英挂帅》、《天堂春》、《诸葛亮吊孝》等。同时,鲁南苏北的近20个有名的戏班还互相交流。顺河人郑亦秋,从小热爱京剧艺术,经常参加台儿庄京剧班的演出活动。而后经过勤学苦练,在演戏、导戏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全国京剧界的名人。1950年,兰陵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兰陵县京剧团,除排演了20多个京戏剧目外,还创作演出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的折子戏,歌颂新人新事,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台儿庄人金隆香、王世富、王世荣、赵长春和黄曼秋等人的表演艺术,都给人以很好的精神享受。1954年随着兰陵县撤销而解散,部分较出色的演员转入临沂地区京剧团。

 

柳琴戏

 

清末民初传入台儿庄。泥沟镇洪庄村黄诚仁学成后,便招徒组成小班在台儿庄城乡设地摊演出。黄诚仁演唱技艺全面,生、旦、丑角都表演得体,尤以旦、丑的演艺最好。他与贾西元演唱的《陈三两爬掌》、《四告》、《大花园》、《樊梨花点兵》、《白玉楼》等戏,在鲁南、苏北地区广受欢迎。建区后,贺窑、泥沟、马兰屯等公社、大队部先后组织过农民业余柳琴剧团、队,于春节和农闲季节演出,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1976年台儿庄区成立了柳琴剧团,招收演员28名,连同其他工作人员,全团40多人。聘请懂戏剧艺术的老演员为教师,先后排演了传统戏和现代戏20多个剧目,其中《逼婚记》、《大燕和小燕》等戏,在枣庄、临沂和苏北一带声誉很高。花旦演员张中英、正生演员孙茂义、净角演员黄志胜等人的演唱,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小鼓

 

小鼓系1927年,兰城店乡冯湖人满秀殿从师陈学敏学成后传入区境。满秀殿从17岁登台,先后演唱《东周列国》、《汉书》、《三国志》、《唐书》等,尤以《薛刚反唐》、《诸葛亮吊孝》等曲目较为精湛。1962年演唱新书《桥隆飚》、《铁道游击队》等,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bet365电脑网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按钮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首页   |  头条新闻  |  财经报道  |  社会新闻  |  时政要闻  |  理论在线  |  图片新闻  |  大美台城  |  镇街动态
CopyRight 2006-2012 bet365电脑网站(www.zzlxs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儿庄区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11173号-3 联系电话:0632-6603788 Email:tezzx6603788@163.com